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发布时间: 2024-04-05 阅读:(1128)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模式一:资源开发型对于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资源管理运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模式一:资源开发型

对于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资源管理运营中的作用,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发包、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对集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典型案例:泉林镇青龙庄村,充分利用位于青龙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条件,在原有山水、田园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先锋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大搞荒山绿化,成功创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独特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牛羊遍地、野果满山遍野”的生态环境景观。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桑树种植,并通过加工桑叶茶、举办“桑葚采摘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集体增收路径。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4.23万元,占比58.8%,村民销售收入和务工收入也显著提高。

模式二:资产盘活型

结合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立村级资产台账,摸清集体家底,对村集体闲置的办公场所、机井、大棚、农业设施、废弃的学校等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典型案例:2022年,各村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梳理完善资产台账,认真核实资产现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苗馆镇剩余粮村将村闲置的机井进行修理维护,更换了抽水泵、维修了管道,通过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450元;华村镇大崇义村将多个闲置旱藕池进行淤泥清理、损坏部分维修,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5000元;杨柳镇吴家庄村将村集体闲置的农机租赁给农户,每年可为集体增收8000元;苗馆镇蒋家河村村委会搬进新的办公场所后,原来的老村委办公院落闲置,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对老村委办公院落进行盘活利用,为集体增收22万元。

模式三:产业发展型

围绕当地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拉长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

典型案例:金庄镇卞家庄村,多措并举发展产业促进集体增收。一是招商引资促增收。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6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15个,成功招引16家企业入驻,厂房租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二是发展服务促增收。村集体注册成立创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用工招聘、物业管理、安全保卫等服务,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的服务性收入,还为本村和周边群众提供了900多个就业岗位;三是发展高效农业促增收。村集体注册成立泗水县金樱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东省果科研究所和泰安育苗基地建立起长期技术合作机制,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包装销售,现已种植樱桃500余亩,品种高达12个,建成800米观光长廊,探索创办“卞家庄村樱桃樱花节”,逐步开发休闲采摘、生态旅游、民俗经济等业态。通过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卞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1.4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152万元。

模式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型

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带头入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土地、机械、现金等入股,以“党支部+”的运行模式,与种植大户、技术能人、家庭农场、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联合与合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实现集体和农户收入双增。

典型案例:高峪镇西头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为改变西头村单纯的传统农业种植状况,2016年3月,村两委牵头成立了泗水县七彩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蟠桃等优质林果,采取“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以30万元扶贫资金、办公场所等作价入股,占股44%,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党支部发挥其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组织务工人员、提供协调服务,合作社负责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并提供种植技术,社员则可以在合作社内务工,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共赢。2022年,西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17万元,其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上交土地租金及分红款16.05万元。

模式五:土地规模经营型

鼓励村集体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整村整建制流转,使土地集中连片,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星村镇沙岗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粗放经营,2014年村集体流转农户承包地200亩,以粮食托管种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稳妥推进,2019年村党组织注册成立绿旭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肉牛养殖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探索推进“玉米+肉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2020年沙岗村率先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实现了耕、种、防、管、收全程机械化,大大降低了种粮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减少10%的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20%的粮食产量。“节本增效”的土地规模经营方式,使沙岗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逐年增加,2022年达了13.42万元。

模式六:土地股份合作社型

村集体以集体土地、资金等入股,引导农户以家庭承包土地入股,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股份合作经营,通过获取入股分红、合作经营收益增加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柘沟六村位于柘沟镇西北部,共627户、1867人,全村耕地面积1340亩。2020年7月,由村两委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泗水县鲁柘绿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30户、入股土地850亩。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入社农户在自己不用种地的情况下,既可以确保每亩地600元的土地收益,还可以根据当年合作社营收情况获得一定的分红,实现集体与农户双增收的目标。2022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元,其中,集体土地租金24000元,分红6000元,入社农户每户分红400元。

模式七:物业出租型

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门面房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泗河街道穆家庄村充分利用紧邻城区的优势,将村里废弃的老学校进行整理并将村南一处废弃的大坑用建筑垃圾进行了填埋,在整理出的土地上整合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建起了两处钢结构厂房,通过对外出租的方式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2万元。济河街道韩家庄村,整合村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建设门面房,每年可为集体增加11.7万元租金收入。

模式八:生产服务型

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集中便于机械化的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发挥统的作用,通过开展“菜单”式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满足不同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在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典型案例:高峪镇却庄村位于泗水县高峪镇驻地南6公里,依河傍水,地理位置优越、水浇条件便利。全村共有512户、1890人,耕地面积2400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菜单”式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小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2022年,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供耕、种、防、管、收等单环节或多环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5000元。

模式九:产业项目型

村级班子经营意识强,通过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产业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农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典型案例: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窗口,整合南仲都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资金,建起了草莓种植大棚64个、火龙果采摘大棚11个。经过几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产业项目为依托,带动草莓育苗及种植、火龙果采摘、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的乡村特色农业发展模式。2022年,南仲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4.35万元,其中,生态农业观光园产业项目经营性收益45.7万元。

模式十:投资入股型

村集体利用村集体资金、社会和政府等投资资金,通过对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进行投资入股,发展“飞地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2019年泗水县整合泗河街道、金庄镇北曹家庄村、苗馆镇桃花庄村、高峪镇北丑村、泉林镇王阜庄村及星村镇52个村的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第一书记资金等共3020万元,购买了泗水强英鸭业有限公司孵化车间9栋,共28775平方米,项目按照投资金额设置3020万股,每股价值1元,参与投资村占股20万股到50万股不等,政府统一按照资金来源构成将产业资产进行移交确权,“飞地抱团”项目投资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村得以参与。投资协议约定,投资村不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每年按照投资额6%的比例参与分红,根据投资额不同,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2000元-30000元投资收益。

来源:泗水县农业农村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