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一位女大学生的10年农业史,最大的遗憾是还没赚到钱

一位女大学生的10年农业史,最大的遗憾是还没赚到钱

发布时间: 2023-07-31 阅读:(114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海盐县澉浦镇仙桃缘农场负责人 陈燕我真正关注到仙桃缘农场是在2020年。在那一年的浙江农业之最桃擂台赛上,85后的陈燕(海盐县

海盐县澉浦镇仙桃缘农场负责人 陈燕我真正关注到仙桃缘农场是在2020年。在那一年的浙江农业之最桃擂台赛上,85后的陈燕(海盐县澉浦镇仙桃缘农场法定代表人)一举拿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综合品质的双料冠军。都说“无知少女”在政界颇受欢迎,在农业界同样引人注目。“当初怎么想起来要回来种地?”我好奇地问道。陈燕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在外贸公司上班,妥妥的白领阶层。即便经营农场已满10年,我依然很难把她和中国农民划上等号。“我本来就是在农场长大的,家里从樱桃开始,到枇杷、桃、梨、葡萄,一直可以吃到秋天的橘子,我都觉得挺好吃的,怎么到城里之后一下子变得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

有着小时候记忆的桃子

“主要考虑食品安全的问题。”那段时间正是毒奶粉、毒豆芽、红心鸭蛋盛行的年代,大家对吃的东西谈虎色变。“这是一方面原因。”陈燕接着说:“另外国家政策也蛮好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各种补贴,每年补2万元,补3年。”我哈哈一笑,脑海中迅速浮现出舟山传奇庄园的王佳佳,当年也是冲着这项政策返乡创业,结果为了这几万元陆续投了9000万元。我跟她开玩笑说,你这条鱼钓得够大的。

陈燕(右)和父亲一起查看桃子的质量

“你当初是怎么想的,她回来是她自己提的还是你提的?”我又问陈燕的父亲——陈孙良,他看上去挺像传统农民,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自留地上种了3亩桃树和杂七杂八的水果,当时也是妥妥的“万元户”。“大家一起商量的。”陈孙良倒也开明:“我总觉得在乡下把事情干好了,不会比城里差的。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挣钱,在乡下也能挣钱,一样的。”“家里没有人反对吗?”我对农业没有成见,但对一个女孩子成天在地里风吹日晒是比较心疼的,若是换作我的女儿,我肯定持反对意见。

包装盒里的宣传页讲述桃三代的故事

“我爷爷和奶奶都反对。”陈燕说:“奶奶一直对我说,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公务员,二郎脚跷跷,空调吹吹,工资照拿,挺好的。你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到城里了,现在又回来风吹日晒,她是强烈反对的。”“对麽!”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想法,“还有你老公或男朋友的意见呢?”我不确定她当时有没有结婚。“他不太爱农业,但尊重我的决定。”陈燕说:“包括现在也一样,他上他的班,不参与农场的日常工作,需要他的时候会来帮忙。但从另一方面讲,因为刚开始那几年农场没收入,就靠他的工资……”

仙桃缘农场的门牌

就这样,在家人不同形式的帮助下,陈燕回到家乡——海盐县澉浦镇紫金山村承包了60亩土地,当起了新一代的农民。一干就是10年。
“10年干下来,现在农场的整体盈利情况怎么样?有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我接着问现实中的成败。“没有!”陈燕摇了摇头,苦笑道:“现在农场的名气倒有了,但实际收入还是欠缺了点。

仙桃缘农场的宣传挂幅

“哪些原因导致实际的收入情况不如原来的设想。”我追问道。“走歪路了。”陈孙良帮着回答道:“当初建园时我们选了两个品种,一个是‘白凤’,一个是‘湖景蜜露’,都是最好的,但集中上市价格卖不上去,只好改品种。现在60亩地真正有产出的只有30亩,还有30亩在更新品种,等于有产出的30亩在养另外30亩。”“首先是品种没选好。”我刚才看到示范牌上写着更新后的品种结构,除了“白凤”和“湖景蜜露”之外,还增加了“霞晖”“黄金蜜”“紫玉”“脆香”“京红”“锦绣(黄桃)”等桃品种,另外还改种了十几亩“太秋”甜柿。我第一次见到陈燕父女俩就是在徐云林(海宁市黄湾镇云之林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的“太秋”园中。

桃园改种的“太秋”甜柿

“比如现在种‘太秋’的那块地,先是桃树培养了4年,卖了两年果,再改种‘太秋’,今年‘太秋’才刚开始结果。等于这10年只有2年有收成。”陈孙良不禁感叹道:“农业如果按乘法算,早就发财了。”“还有销售上的问题。”陈燕补充道:“如果桃子全部按照礼盒的价格卖出去的话,效益肯定也好。像我们装礼盒的桃子最低卖15元/斤,批发的话价格打对折。现在是一半一半。”“换句话说,如果面积小一半,收益反而会更高?”我提“五亩换大奔”的种植模式时也强调“小规模”,规模一大走批发的话就很难卖出溢价。

两个装的包装设计

“面积如果缩小一半的话就没有现在这么累。”陈燕感叹道:“作为家庭农场,只要做得精,不需要面积大。所以我们一直在改品种,想把产品的时间线拉长,这样的话可以减少销售上的压力。”“另外,我们4年前尝试的大棚种植效果也挺好,不仅可以提前上市,而且可以提高品质。接下来我们还想继续扩大大棚种植面积。”“建大棚有项目支持吗?”我问道。除了不停地更换品种,做农业还有一个怪圈——需要不停地投入。比如要解决雨水多和上市集中的问题,你得建大棚;如果要解决工人老龄化和劳动力匮乏的问题,你得埋暗排、买机械;如果要解决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你又得上分选机。每一项都是巨额的投资。

4年前建的大棚设施

若没有政府的支持,这些投资跟农场的收入是完全不匹配的。“项目是有的,可以补48%。但必须先申报,政府审核立项,需要走一个流程,不是我想报就能报。”陈燕说。“会扩面积吗?”我撇了一眼陈列柜,上面摆着很多荣誉证书:海盐市人大代表、杰出青年、新农匠,还有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政府在给予你众多荣誉的时候,一定会鼓励你“做大做强”。上海的黄伟(哈玛匠果园)、江苏的颜大华(凤凰佳园)和孙建勤(建勤家庭农场),浙江的辛宏权(吉园果蔬)……还有陕西的刘镇(木美土里),无不如此。

正在分级包装的工人们

“不会。”陈燕十分肯定地说:“作为家庭农场,这点面积已经够了,没必要再扩。再说这边的土地性质已经定死了,想扩也没法扩了。我们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机械化改造。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工人的安全,这些干活的阿姨都已经80岁了,上保险都上不了。万一出点事故,我整个桃园的收入给她都不够。”我环顾四周,正在忙着分级的工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阿姨。每天上午她们还要去地里采桃子,一想到每行必备的排水沟,还要齐膝高的杂草,我的手心不由自主地捏了一把汗。
“这个方向你认同吗?”我再问陈孙良,想听听老农人对新农人的看法。

陈列柜上的各项荣誉

“我认同的。”陈孙良说。在同龄人当中,他算一位能与时俱进的父亲,唯一让他担心的是,“我们这两年挣的钱基本上都投在设施上,实际上还不够,还要去银行贷款。”“现在回过头来,你怎么评价陈燕当初回乡创业的选择?或者回到10年前,你还会支持女儿回来做农业吗?”我又回到最初的话题。“她喜欢干就干,农业总要有人传承下去。”陈孙良说:“我跟她说,做农业肯定发不了大财,但只要把品种找对,把品质种好,过过老百姓的日子也是可以的。关键自己要喜欢,就像我一样,每次进桃园都忘了吃饭,要她们打电话提醒才知道还没吃饭。陈燕也喜欢,她总想把桃子种好,她现在的思路是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农业路上砥砺前行的父女俩

“你怎么评价从事这个行业的所获和所失?”我笑着问陈燕。“所获是我们种出来的产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认可你的农场,认可你的人品,认可你的种植理念,这是最满意的地方。痛苦的是还没赚到钱。”

陈燕爽朗地笑着。她是一位爱笑的女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