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份资源的价值,要跳脱当下,眼光放长远。已经规模化推广应用、技术模式成熟的地方品种固然可贵,但还有一些曾鼎盛一时的地方品种,虽然现在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但其身上携带着优异基因性状,可能在今后某个时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度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涉及粮食、果树、蔬菜等不同作物类型。这些各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的地方品种,全部来自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最新成果。
这些种质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它们既是我国农耕文明和丰富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蕴藏优异基因和优良性状的宝贵育种材料。它们从哪里来,是如何发现的,有哪些特色和价值?请听一线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者和育种专家讲述这些“奇珍异宝”背后的故事。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根基。我国地理气候环境多样,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这些种子宝藏藏在田畴山林、江河湖海,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普查。顺应农业种质资源动态变化,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截至2022年,资源普查工作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农业县,新收集、移交国家库圃种质资源均已超过12万份。其中,除了大部分的农家土品种外,更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资源“活化石”。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优良品种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量地方品种或特异品种逐渐丢失,粮食作物的种质资源流失尤为严重。事实上,地方品种虽不完美,却可能保留一些极具育种科研价值的优异特性。各地普查收集而来稀奇罕见的地方品种,有的亟待开发,有的濒临淘汰,但在育种家眼里,它们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在河南省辉县市黄水乡龙水梯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几株老黄玉米让种质资源调查队员、新乡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科研人员马俊峰如获至宝。
2021年底,新乡市农科院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由5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山区种质资源调查队深入太行山深处,开始了资源调查收集工作。
龙水梯村坐落于海拔1100多米的太行山上,这里崖高山陡,常年云雾缭绕,公共交通无法到达,是典型的传统古村落。调查队员马俊峰回忆,经过几次走访调查,他们在当地一户农民的地里,发现了龙水梯老黄玉米。“当时,品种仅在这一户家中种植约1.5亩,十分珍贵。”这份玉米农家种是祖辈几代人传承而来,加工成的玉米糁黏、稠、香,是家人全年重要口粮。
普查中,马俊峰对屋里一堆尚未脱粒的玉米仔细辨别,确认该品种为综合种,“这是近年来在黄淮海地区首次发现的玉米综合种,非常具有科研价值。”马俊峰说,调查队像发现了宝一样,暂时将它命名为“龙水梯老黄玉米”。
回到单位后,马俊峰立马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考种登记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龙水梯老黄玉米蛋白质含量11.4%、粗脂肪含量6.1%、赖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1.59%,品质十分优良。
看到初步鉴定结果,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马俊峰喜出望外。除了上交给河南省种质资源收集管理部门,他把剩余的种子全部带到海南三亚育种基地进行南繁鉴定,用于筛选优异种质。
2022年秋季,结合田间表现,马俊峰优中选优,从43个优良果穗中筛选出2个农艺性状优良、品质优、抗病性突出、抗倒性好的种质。
马俊峰说,农家种是各地种植多年的品种,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极有价值的育种材料。
推动产业化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资源收好,最终是为了用好。地方品种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贵州省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既可祛湿驱寒药用又可菜用的化屋小黄姜,是当地苗族同胞一直自栽留种的宝贝。
源于独特的气候及区位优势,化屋村当地种植的小黄姜汁多味美辣味足,用来制作泡菜和炒菜佐料,十分美味。因为风味足,抗性好,药食兼用,极具开发价值。
目前,小黄姜已作为化屋村主导产业重点发展,2022年种植面积400余亩。下一步,化屋村将围绕传统的仔姜泡菜、老姜苗药、老姜中药饮片,以及老姜提取姜精油、姜辣素等重点开发,通过地方资源的发掘利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入选2022年十大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除了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还有独具地方特色、风味浓郁的蔬菜、瓜果等特色作物资源。这些品种的开发利用,为丰富餐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白瓜是一个古老的西瓜地方品种,历史上,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都有栽培,基本性状差别不大,都具有皮白、瓤白、种子白色的特征,其中,河南三白瓜已于20世纪80年代繁种后,编目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马双武一直从事西甜瓜资源保护工作,他对三白瓜的历史十分了解。
随着西瓜优质杂交品种的普及,三白瓜由于糖度低等原因,在很多产区已被淘汰。但在此次资源普查中,一个新发现引起了马双武的注意——在河北省威县、山西省万荣县等地,三白瓜的身影重新出现了。
不同于其他产地的三白瓜,威县三白瓜皮厚耐运输,储藏期长,常温可存储3—6个月,口感砂爽,带有一股玫瑰蜂蜜幽香。在当地洺州镇香花营、第什营镇西盖村等,已形成了不小的种植规模。
而在山西省,在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开发出的“三白西瓜醋”深受消费者喜爱。山西省有关部门注册“孙夫人”系列商标,开发医药、美容、食品领域等相关产品,三白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片来源山视频 摄影田敏
一份资源造就一个产业。除了满足城市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地方资源的利用也一直在为山区人民造福。
在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昆仑山脚下的新疆且末县,当地寒风凛冽,风沙天气频发。全年浮尘、扬沙、沙暴、大风日数加起来几乎占了一半。在这片海拔2000米左右的荒漠土地上,通过一类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有效地覆盖了裸地,减少了沙源,成为当地治理沙漠的先锋,它就是且末香蒜。
尽管生存环境恶劣,但且末香蒜品质出众。“且末香蒜蒜头和蒜瓣都不算大,但却很饱满,雪白油亮的蒜瓣芽点端总有那么一点绿,好像翡翠一般,显得格外诱人,咬上一口,比普遍种植的大蒜辣上几倍。”辛辣独特的口感让参与普查工作的新疆农科院科研人员高强“一口难忘”。
一般来说,新疆地产大蒜蒜素含量在500mg/kg到600mg/kg之间,但且末香蒜的蒜素含量可达3000mg/kg以上,是普通大蒜的5—7倍,这便是其蒜味浓郁的来源。检测显示,且末香蒜不光大蒜素高,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钾、纳、镁、铁、钙、锌、硒等营养元素,还可入药,被当地牧民称为“长寿蒜”。
为何品质如此突出?
高强介绍,如此优良的品质依赖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质地等因素。当地较长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大蒜素的积累。灌溉水富含硫元素,土壤钾和硫含量高,利于大蒜素的形成。
近年来,且末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地处绿洲的天然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香蒜产业,目前当地香蒜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销售单价20元/公斤,亩均产值可达10000元,市场供不应求。
评价一份资源的价值,要跳脱当下,眼光放长远。已经规模化推广应用、技术模式成熟的地方品种固然可贵,但还有一些曾鼎盛一时的地方品种,虽然现在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流落民间,被压了“箱底”,但其身上携带着优异基因性状,可能在今后某个时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者最大的成就感和最强烈的期待。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