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发表主题演讲
刘奇:
如今,注意削减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的社会恐慌是一个迫切的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认为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量”就是价格恐慌,“蒜你狠”“姜你军”等等现象频繁出现,我们已经经历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很多次,这个问题过一段时间市场自然就会平衡。“质”的问题很难解决。进入新世纪以来,出了许多引起社会恐慌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很大的社会恐慌。社会恐慌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们掌握信息的不确切,从而引起心理和行为上的猜疑、担心和害怕。它具有“三性”:迫切性,星星之火迅速就会成为燎原之势;连锁性,小事酿大,大事酿炸,很快就会出现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地段性,跨时空形成一个很大的社会舆论场,因为人们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是担心。它的危害有五点:一是社会道德没了,社会公信力失去了;二是社会非理性迅速扩大,自信心丧失;三是社会生活层面人们的愉悦感丧失了,天天提心吊胆,不知道吃什么,生活就没有意思了;四是可以毁掉一个产业,一个事件往往会让一个产业一蹶不振;五是社会治理难度增大,“塔西佗陷井”的规律就是说如果社会失去公信力,政府出台的政策是好是坏是真是假,社会统统都认为是假的,是坏的,社会就没有办法向前推进,社会就陷入塔西佗陷阱。
如何应对,我觉得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职能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赶快调查真相澄清事实,消解恐慌情绪。二是媒体正确引导,使公众有一个科学认知,切忌推波助澜,媒体一定要做好“三正”:正确引领、正面引领、正向引领。特别担负的责任对大众正确提高食品安全认知的能力培养,情绪把控能力的培养和行为能力的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理智对待、自我判断的能力水平。三是政府要主动作为,经常给社会舆论做“CT大检查”,网络警察要监控,盯着苗头性的东西,对于很快要形成社会恐慌的现象,马上要出具体部署,采取强有力的引导措施,使他不至于蔓延,造成社会恐慌。首先是把情况弄清楚之后,切断源头,对不正确的手段要严厉打击。还要组织权威专家,把事情说清楚,哪个地方发生的,发生的什么,会有怎样的影响,让权威专家出来向社会解释清楚,防止问题的蔓延。再一个是每个县每个省都可以做一张安全地图,在哪个地方买什么最合适最安全,消费者有了这么一个地图,就会很放心。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要安为先,要解决食品安全的社会恐慌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在源头上解决,要生产出放心的农产品,保证质量安全。(本网编辑根据论坛现场文字实录整理)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