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发布预警: 今年小麦赤霉病或大爆发!
当前,我省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记者4月4日从省农委召开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各方研判,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我省要求各地紧抓农时,提前防控。今年财政也将恢复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预警:小麦赤霉病或大爆发
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介绍,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省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 2012年、2015年、2016年3年大发生,发生范围从常发区的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北扩到淮北主产麦区,发生范围已覆盖全省。
据省植保总站近期调查研判,今年田间小麦赤霉病菌源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天气条件比较有利于发生,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200万亩次,防控任务十分艰巨。
部署:合力打好防控战役
目前,省农委已印发《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意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省植保总站及时发布了小麦赤霉病长期和中期趋势预报,指导各地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
省植保总站站长、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秋云介绍,4月10日,我省将在淮南召开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并发布小麦赤霉病短期预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控;4月14-15日,将在泗县召开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4月中下旬将与省农气中心联合制作发布可视化预报(安徽卫视《天气预报》栏目),指导农民适时防控;4月中旬起,省农委将派出5个督导组赴小麦主产区开展工作检查与技术指导,并将会同工商、物价和质监等部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对路农药。利好:恢复“一喷三防”补助
去年,财政取消了小麦 “一喷三防”补助资金,而今年中央财政将恢复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张韪介绍,省农委、财政厅获悉消息后立即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打报告请求支持。目前,省农委种植业局、植保总站已经拟定实施方案,跟踪资金动向。一旦中央财政资金下达,将立即拨付到小麦主产区,对前期开展“一喷三防”工作的地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需要提醒农民朋友的是,一定要提早备好对路农药,抓住季节开展预防。 ”提醒:第一次药防至为关键
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表示,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还面临着一个新情况,即今年小麦苗情更为复杂。由于去年我省播种期间遇雨导致播期推迟,小麦生育进程推迟,长势不均衡,花期不一致,有的同一块田里也出现了“大小苗”的情况,这就导致赤霉病防控期会延长,给防控增加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丁克坚特别提醒,尤其要重视第一次药防工作,也就是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这个关键阶段,抓紧用药防治。
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合理用药技术提醒:(一)坚持适期用药。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进行第二次防治。 (二)坚持合理选药。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局部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剂型上尽可能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同时,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三)坚持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机动弥雾机喷雾,出液量应控制在2/3以内;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四)坚持一喷多效。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各地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推行药肥混用、促进保粒增重。
此外,小麦成熟期要及时收获、晾晒烘干,避免麦粒受水分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致使病菌再次繁殖、产生毒素。
今年玉米种植回升趋势明显
虽然近两年来国内玉米供需失衡,农户玉米种植效益不佳。但对于我省皖北地区农户来说,夏种玉米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新年度玉米种植季节的临近,农户种植意愿如何?新季玉米市场又会如何发展?
农户种植意愿未减
宿州市埇桥区北杨寨乡农资经销商杨建义每年经销的玉米种子在10个左右,“我现在已经售出1000多袋玉米种子,预计在新玉米播种前,玉米种子销售量约2000多袋。 ”杨建义告诉记者,现在新玉米品种太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新季玉米价格能维持在0.9元/斤左右,当地农户还是有种植积极性的。
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叶志光去年种植了177亩玉米,“上季玉米收上来以后,我一直贮藏着等待市场价格往上走,前两天终于以0.92元/斤的价格卖给了本地养殖户。 ”他告诉记者,虽然玉米种植效益不如以往,但与大豆相比还是不错的,他盘算着,把下季玉米种植面积扩增到203亩。
相关信息显示,由于近期玉米价格高企,种植玉米的收益较好,今年东北春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许多农民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本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与前两年相比将出现明显转折,止减回升趋势明显。
价格持续走高
去年是临储收购政策改革的第二年,经过前两年的价格持续探底后,玉米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去年玉米价格在年初延续前两年跌势,触底后开始震荡上行,特别是进入去年12月份以后,玉米价格大幅度反弹,从去年11月底的1700元/吨,飙升到去年12月底的1805元/吨,单月上涨105元/吨。利辛县望疃镇粮食贸易商汪振雨告诉记者,近期当地玉米收购价0.88元/斤(统货)和0.91—0.92元/斤(净粮),比一个月前上涨了0.05—0.06元/斤,东北产玉米到站价1.02元/斤,也比年前提高了0.1元/斤。省粮食局3月26日—4月1日粮油价格监测周报显示,二等玉米收购价和出库价分别是93元/百斤和95元/百斤。
从企业收购价来看,4月3日,内蒙古通辽市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价1790元/吨,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价在1650—1730元/吨之间,山东潍坊市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价1940元/吨,河北秦皇岛市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价1850元/吨;与1月3日相比,提高幅度达到50元/吨、47元/吨、130元/吨和80元/吨。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加工企业普遍开工,玉米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东北农户余粮不足,华北售粮进度也快于往年,优质粮源不多,对价格形成支撑。
玉米市场有阶段性行情
郑州粮食市场分析师王向博分析,如果新季玉米生长季节天气状况尚可,玉米产量可能会出现恢复性增长;需求端饲料行业预计保持平稳增长,深加工需求方增长或较为明显,但由于行业利润下降,其玉米消费增长幅度可能不及去年。总体上看,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将呈现更加平稳的运行态势,但是阶段性、季节性波动行情依然存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玉米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综合来看,今年国产玉米市场现货平均价或许在0.9-1元/斤的区间内运行。
有业内人士预测,市场优质玉米偏少,需求逐渐增加,多重因素将导致玉米价格阶段性震荡走高。本年度新季玉米上市后,市场供应压力加大,但需求端持续向好,供需较为平衡,预计玉米价格运行区间为1800-2000元/吨。
2018, 水稻重大病虫害咋防控?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18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13.2亿亩次。防控策略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绿色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控害能力。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非化学防治技术
选用抗(耐)性品种: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稻飞虱终年繁殖区晚稻收割后立即翻耕,减少再生稻、落谷稻等冬季病毒寄主植物。
生态工程: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寄生蜂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性信息素诱杀: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始蛾期开始,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其他防控措施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实施药剂防治。一是普及种子处理。二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三是做好穗期保护。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综合用药,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稻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农药施药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
螟虫: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齐穗期第2次施药。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病毒病: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及时施药,防止带毒稻飞虱迁入。注意防治前作麦田、田边杂草稻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