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功能农业被认为是第三个发展阶段(农业3.0阶段),农产品的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将发生重要变化。
功能农业作为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的趋势性新方向,中国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紧紧抓住功能农业这一新兴方向,就能把它做成中国机遇。
从功能农业定义来看,功能农业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使农产品达到营养化、功能化,从而具备某种保健功能性,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所需要的钙、铁、锌、硒等,进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抵御癌症、延缓衰老的目标。
功能农业的“功能”除了健康之外,还必须要解决全球人类的“隐形饥饿”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所认为全球认为正遭受“隐性饥饿”困境:一方面某些营养过剩,另一方面,某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却依然缺乏。
同时,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所以,解决“隐性饥饿”,功能农业应运而生。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会长李伟预测,中国下一次产业革命将在农业领域进行,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未来30年将是大农业的天下。而这次产业革命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高科技支撑,比如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支持的智慧农业;二是绿色有机生态功能性农产品大行其道,伴随消费需求升级和人们健康意识保健意识增强,未来农产品开发可以说“得功能者得天下”;三是农业服务业蓬勃发展。
功能农产品产业的诞生,这就意味着农业将进入一个发展新时期,功能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如何更好地进行功能农业发展,则是有待深思的问题,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家大健康战略背景,功能农产品产业可谓是前景广阔,这势必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功能农业奠基人赵其国和尹雪斌博士合著了一本书《功能农业》。书中预测,功能农业的未来十年,将是黄金十年。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将有望培育80-100个功能农产品的“单品冠军”企业。
近些年,国家政策纷纷提及并支持功能农业。比如,
2019年7月,国办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目的是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文件明确指出“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作出表率”,这意味着功能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2019年10月,功能农业首次列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同时,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
环顾国内外,发展功能农业已悄然兴起。比如,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较早重视农业功能性研究与建设的国家,广为我国观众熟悉的韩剧《大长今》简直就是一部食药同源的普及剧…
我国农产品微量营养素强化关键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目前,生物强化是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以食品作物为主体的生物强化覆盖面广,可持续能力强,产出投入比高,较适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我国关于生物强化的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晚,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然而,当前,我国的一些功能食品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依然停留在粗放阶段,没有进入市场化的高效运作。粗放经营模式必然导致产品的需求链和供应链无法对接,无法形成品牌的集聚效应,进而制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小散乱”成为中国功能农业的现状。
业内人士指出,破解功能农业的现状必须要发展品牌。尤其,功能食品一定要树立品牌、大力宣传。当前就是要做强做大一些功能食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领军企业和集团,放大品牌效应,因为品牌效应可以引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方式。
目前,山西、黑龙江、重庆江津、河北承德、湖南、宁夏等省市正在积极推出富硒农产品、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