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家庭农场网官方网站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降、“五个一批”带动农民工就近就业、乡村旅游业复工率超六成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降、“五个一批”带动农民工就近就业、乡村旅游业复工率超六成

发布时间: 2020-04-29 阅读:(99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乡村产

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就农村经济情况、农民就业增收、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科技运用等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

魏百刚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别是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

  • 粮食生产形势好。目前,我国小麦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今年夏粮丰收有较好基础。目前,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势头。今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 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持续向好。一季度末与去年底相比,全国生猪存栏增加了1000多万头,增长3.5%,能繁母猪存栏增加了300多万头,增长9.8%,这两项存栏都实现了环比增长。同时,禽蛋、牛奶产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 “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回落。目前,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块钱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增加,价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 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饲料、兽药、屠宰、水产品加工等养殖上下游企业,以及农资重点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产能达到常年同期水平。

“五个一批”带动农民工就近就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返乡农民工滞留乡村。前不久,农业农村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实施方案》,对此做了具体的安排。对此,曾衍德介绍,总结起来就是“五个一批”:

  • 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引导留乡农民工领办合办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社,开办家庭农场,兴办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开展农资供应、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服务。

  • 工程项目吸纳一批。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专项债券等项目,还包括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项目,优先安排留乡农民工就业。

  • 创新业态培育一批。近期,一些留乡农民工利用网络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直播直销、体验农业等,闯出了就业的新门路。要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安排留乡农民工就业。

  • 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引导留乡农民工积极发展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创意农业等,培育一批农村创新创业“领头雁”。

  • 公益岗位安置一批。通过安排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留乡农民工就业。

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

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柱,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

廖西元介绍,近些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

  • 在优良品种上,粮食作物良种实现了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达95%以上,品种更新换代了5-6次,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储备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 在机具装备上,深耕深松、精量播种、高效低损收获等自主研发的机械广泛应用。大马力拖拉机、北斗卫星导航自主作业、大型节水喷灌等设备已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 在防灾减灾上,已探明了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流行规律和成灾机理,开发了准确的预测预报技术,应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和药剂,保障了农业有害不成灾。

  • 在智慧农业上,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已广泛应用。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粮食生产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中方已援助巴基斯坦30万升农药和50台装备抗击蝗灾

隋鹏飞介绍,东非、南亚等发生沙漠蝗灾害以后,中方高度重视,支持有关国家抗击灾情。针对巴基斯坦蝗灾,中方迅速行动,制定方案、排除专家、提供药物和药械:

  • 根据中央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制定了援巴防灾防控紧急方案。

  • 2月23日,派出联合专家组,赴巴工作12天,与巴方一道现场勘察,共同确定应急防控和综合治理措施。

  • 在抗击疫情期间“特事特办”,组织国内企业复工生产灭蝗农药,紧急调配药械,及时弥补了巴方防控物资短缺。3月9日,第一批农药、药械与援巴的防疫物资同机送达卡拉奇。4月25日,援助巴方的30万升农药和50台装备全部到位。中方援助受到巴方国内的高度关注和赞誉。

当前,巴基斯坦境内蝗灾的演进形势和中方专家的预判基本一致,第二波蝗群正陆续形成,也正是中方援助的药物药械派上用场、开展大面积灭杀的好时机。

落实中央任务要求,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魏百刚介绍,为落实中央“六保”任务要求,农业农村部将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补短板等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规举措,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 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抓好“一喷三防”,及时组织跨区机收,实现颗粒归仓,坚决打赢全年粮食丰收第一仗。着力恢复早稻生产,突出抓好东北春播,稳定夏播面积,强化病虫害防控和气象灾害防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 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好养殖用地、环评、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年底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继续抓好家禽、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副食品供给。

  •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恢复乡村休闲旅游业,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和规模,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扩大技能培训规模,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工作,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

  • 加快“三农”领域补短板。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大现代化牵引性工程建设。组织各地加快储备建设一批投资额大、影响面广的大工程大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农业龙头企业作用显著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42家。目前,龙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作用显著:

  • 保障市场供给。龙头企业供给的主要是农产品,粮油类占市场1/3以上、“菜篮子”类占2/3,提供了城乡居民生活的主食产品、方便食品、预制菜肴、净菜净果等。可以讲,龙头企业是保障粮油和副食品供应的中坚力量。

  • 带动就业增收。龙头企业通过到岗就业、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中超过70%为农民工。另外,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利润返还、股权分红等形式,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 引领产业升级。近些年,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肴、无接触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据调度,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龙头企业供应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农产品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出口下降5.6%

隋鹏飞介绍,由于疫情,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见。其中,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8.9%,进口增加比较多的是肉类和大豆。出口162.3亿美元,下降5.6%,受影响最大的是水产品,出口额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同比降幅达到18%。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目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显现,要克服三个困难:

  • 国际需求萎缩。特别是餐饮、工厂、学校等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对农产品出口稳定市场、增加订单,非常不利。根据调查,3月份以来,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退单。

  • 商贸往来受阻。全球主要的农产品、水产品展会几乎全部取消或推迟,近180个国家对人员出入境实施了限制,企业难以通过展会、现场考察等传统渠道拿到订单。

  • 国际生产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总体是宽裕的,但封国封城的隔离措施,以及一些国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场波动和恐慌情绪,增加了国际供应风险。

综合研判,二季度的农产品贸易形势不乐观,进出口可能进一步分化,出口受影响会更大。农业农村部将密切关注全球农产品供求和市场形势,抓好国家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创新贸易促进方式,推动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发挥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市场稳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廖西元介绍,近些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农业的绿色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推进减量增效、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 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健全以绿色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耕地分类管理、农业资源养护等管理办法。

  • 着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在果菜茶优势生产区的175个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685个畜牧生产县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在200个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在100个县实施农膜回收行动;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实施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协作,组织优势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农业生态环保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介100项优质安全、节本高效、生态友好的主推技术。

  • 着力健全监测网络。织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一张网”,完善4万个耕地土壤环境质量、240个农田氮磷流失、500个农膜残留、280个秸秆资源等国控监测点,强化监测评价,一体化推进督导考核。

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已经有90%左右返岗复工

曾衍德表示,近年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减贫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

目前,带贫龙头企业基本复工复产,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已经有90%左右返岗复工。近期,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就“三区三州”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产业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将各项政策更多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52个未摘帽贫困县倾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 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开展专项对接,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畜产品出村进城。

  • 推进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指导贫困县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资源更多投向扶贫产业,加快改善产业基础设施,持续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片一特”,让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不断地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

  • 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更多功夫,组织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特别是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贫能力,强化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把贫困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 积极推动返乡留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扩大“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鼓励农村各类主体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创新创业,开辟更多当地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就近就地就业。

60万农业科技人员投身春耕备耕

廖西元介绍,今年初以来,农业农村部针对疫情,充分发挥科技在抗疫情、抢农时、保生产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三个特点:

  • 一是行动早。疫情之初,迅速号召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技推广机构共60多万科技人员投身到春耕备耕,做到人员动员早。及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墒情、苗情和病虫害等情况,准确判断生产形势,做到情况掌握早。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出台农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做到技术措施发布早。

  • 二是举措实。在技术推广方面,推广了免耕播种、工厂化育秧、无人机打药等轻简化生产技术。在专家指导方面,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精准指导,比如康振生院士2月初就到田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进行条锈病防治指导。罗锡文院士到多地指导水稻机械化生产,忙的时候就在田头吃盒饭。在分区服务方面,针对中原粮仓、江南水乡、东北黑土地等不同区域的春季生产问题,提出管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 三是手段新。使用了新的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随时回答农民的问题。目前,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上,已有40万农技人员、7000多名专家在线服务,解答了600多万个春耕生产问题。我们推行了新的生产方法,加大机器换人、北斗导航作业等新技术应用,缓解疫情期间劳动力短缺问题。采用了新的传播方式,用长图、短视频传播新成果新技术,让智能机器人自动回答农民的常规问题,一批专家教授通过直播成为网红,这些方式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复工复市率超过60%

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一度停摆,行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

3月以来,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复苏,表现为“三稳”:

  • 复工复市率稳步提升。4月以来,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复工复市率超过60%,其中南方地区复工复市超过八成。

  • 接待游客量稳步增多。4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达到去年同期的三成。

  • 营业收入稳步增加。4月以来,经营收入达40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0%。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复工复市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复工复市,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 第一,政策扶持推动。重点是落实好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税收、社保等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地方出台扶财政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

  • 第二,提振信心拉动。现在看,一些消费者对疫情还有担忧,消费信心还需提振。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激励消费。比如江苏、浙江等地发放乡村休闲旅游消费券,让城乡居民“有钱”到乡村休闲。另一个是,休假鼓励。比如浙江、江西、河北等地试行2.5天休息制度,让城乡居民“有闲”到乡村休闲。

  • 第三,创新业态带动。提升农家乐等传统业态,发展精品民宿等高端业态,探索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

我国已有1600万高素质农民

廖西元介绍,农民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有迫切需求,为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做好四个方面工作,帮助农民稳生产、打销路、找活干。

  • 推行更加灵活便捷的培训方式。把线下与线上培训结合起来,既办好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培训,也把课堂搬上电视、搬进网络、搬到直播间,今年将举办在线培训班1.2万期次以上。利用云平台让所有农民都可以参加云学习,灵活便捷地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

  • 开发更多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等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朋友的多元化需求。目前,已开发200学时在线培训资源,一些急需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等培训资源正在加紧上线。

  • 注重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带动能力。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以大户带小户。面向扶贫主战场培训产业带头人,特别要在 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面向留乡返乡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帮助他们补上技术技能短板,促进就近就地务农就业。

  • 加强参训农民的延伸服务。以培训为纽带,增强农民合作与互助,对接金融信贷和农产品电商等服务,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4月21日,20国集团农业部长召开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别会议。关于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隋鹏飞表示,这次会议是在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之后,为应对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和农业安全问题召开的。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强调,中方将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讲话精神,与各方一道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越是在灾难面前,越应同舟共济;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越是面对风险,越要稳住农业。中国农业经受住了这场突发疫情的重大考验。中方发言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可。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稳定农业产业链和保障粮食安全发表意见,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

  • 发出了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清晰、坚定声音。各方表示,共同的危机需要团结一致的应对,要在政策协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强化合作,支持国际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 就减少贸易限制达成共识。要遵守WTO规则,避免采取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保证紧急措施的针对性、透明性、适当性和临时性。

  • 就稳定全球农产品供应提出方案。二十国集团大宗粮食生产占全球的78%,农产品贸易占75%,各方一致认为,重要的是,确保粮食市场供应链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支持,稳定国际社会预期和信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抓好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在特殊时期做出对全球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强化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协同,加大力度支持农业南南合作和经贸往来。在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机制下,协调推动消除贸易壁垒,畅通国际物流,促进国际农产品生产、市场和贸易稳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行情资讯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