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白面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两大主食,人们常说南米北面,南北方饮食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不影响大米和白面在人们餐桌上的受欢迎程度。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时发现一批不合格的米线,溯源后,工作人员在当地市场上查出99.42吨重金属超标的大米,并公开销毁。
经镇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反馈,本次共销毁大米99425公斤,涉及15起案件。其中,重金属超标案(主要是镉超标)13起,没收大米77350公斤,查处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涉及生产企业7家。大米包装袋上标注名称显示,7家企业均属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
根据报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仅有这批大米出现问题,其余大米并无质量问题。
据镇雄县融媒体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这些大米被碾压后,当做燃料,将被送进华电电厂锅炉发挥另一种作用。
目前,湖南省益阳市通过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决定对7家涉事企业予以立案调查。同时,益阳市相关部门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市大米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和执法办案力度,切实把住粮食流向市场的“出口关”。
这批毒大米的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这么多大米,没有更好的方式处理吗?能不能废物利用?
图为网友评论
也有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浪费大米固然不好,但不浪费大米,可能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损失更大。
图为网友评论
三年前,2017年5月至7月,湖南益阳一企业将1440.25吨本应用作饲料用途的镉严重超标稻谷所加工成的大米,销售到了口粮市场,流向贵州、广西、云南省昭通市、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湘潭市湘乡市等地。最终,十六人因此被判刑。
大约从十多年前开始,有关镉大米的事件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帘。镉大米事件根源通常皆因为农田土壤内重金属镉超标,灌溉水源也存在底泥镉、砷超标,从而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农作物吸收。
去年10月,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件4名米商涉嫌销售镉超标大米的刑事案件,涉及2600吨镉大米,这也是第二起销售镉大米被追刑责的案件。
公开资料显示,四名米商分别来自湖南株洲和广东阳江本地,四人在明知大米镉超标的情况下,使得约2600吨镉大米流入了广东省阳江东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四人辩护律师在庭审上称,这批重金属超标的稻谷是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是自然生长形成的,并非谋取暴利添加的。
2017年,有环保志愿者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原九江县)港口镇取样发现,两户村民家中农田的土壤以及稻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镉超标。并指出,其中一户村民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1.14mg/kg,超出土壤三级标准1.14倍,尚未收割的晚稻重金属镉含量为1.62mg/kg,超出相关标准8.1倍。九江县(现柴桑区)环保局在给出书面回应中坦承,由于早期粗放式开采,丁家山金铜硫矿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根据相关研究,国内每年大约有1.46×10⁸千克的农产品被镉污染,仅稻米就占据了5.0×10⁷千克,稻米的镉含量范围也从0.06mg/kg到2.40 mg/kg。
2017年,有研究者检测全国来自不同省份的507份稻谷样品,发现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样品超过了国家限定标准。
镉超标大米主要产自湖南、湖北、江西,也有少部分产自广东省的清远、韶关、佛山、台山等地。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
据专家介绍,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应用广泛,而大米中的镉主要来自环境污染。镉是一种能在人体和环境中长期蓄积的有毒重金属物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
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镉超标的大米,则表现为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是肾脏和骨骼,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数十年前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即是慢性镉中毒的典型事件,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骨痛等。《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镉每月耐受摄入量为25微克/公斤体重。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可以承受50微克。而欧盟的标准要严格一些,是2.5微克/公斤体重/周,相当于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可承受约21微克。
中国对大米设定的镉标准是0.2毫克/公斤。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镉含量为0.2毫克/公斤的大米每天可以吃250克,即便是常年吃身体也还不至于受到伤害。但如果长期吃的都是镉含量超标的大米,或者镉含量不超标但也比较高,而大米的食用量又很大,那么也可能出现镉中毒。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珍贵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出健康的粮食,进而造就健康的人群和健康的社会。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工矿企业遍地开花,工业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近年来,有关于镉大米乃至儿童血铅超标的新闻时有发生。这是环境生态恶化给予人的最极端警示。如果说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损坏,有着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原因,那么到了今天,当环境风险已经形成看得见的伤害,已经没有理由不尽快进行纠偏并为此“买单”了。任何的拖延与怠慢,都是对生命的抽空。
面对镉大米,釜底抽薪之举应是禁止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修复前耕种,加快对受污染土地的修复与整治。
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将正式启动实施,势必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土壤修复等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为42.09亿元,2017年达到151.45亿元,涨幅高达259.98%,有行业专家乐观表示,到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将达到超10万亿的规模,远超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7万亿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4.6万亿。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我国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就增长了8倍,项目数量增长36倍,国家累计投入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达219亿元。2016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订单总额为62.9亿元,2017年达到240亿元,大幅增长281.56%,毫无疑问,行业已经迈入高速发展轨道。
仍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不足环保总产值的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土壤修复产业发展面临要素支撑能力不强、配套基础条件薄弱和环境监管基础能力不足等问题,还需要尽快破题。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食品安全网、光明日报、新京报、财新网、环保在线等,中华粮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