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我站组织20位市、县(市、区)植保站技术人员,邀请全国农技中心、省气象局专家,召开了2018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培训会。与会人员根据冬前病虫基数、耕作制度、种植品种、作物苗情和气候预测,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综合分析,对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现将会商结果发布如下,供各地参考。 2018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预计2018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存在大流行风险,蚜虫、纹枯病偏重发生,其他病虫中等以下发生;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飞虱、二化螟、稻蓟马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玉米病虫总体中等发生;油菜菌核病偏重至大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东亚飞蝗偏轻发生。 预计2018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面积2.58亿亩次,其中小麦病虫发生面积9700万亩次、水稻病虫发生面积9750万亩次、玉米病虫发生面积4300万亩次、棉花病虫发生面积420万亩次、油菜病虫发生面积920万亩次、东亚飞蝗发生面积98万亩次。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一)小麦、油菜病虫 1.小麦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约2400万亩。 2.小麦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 3.小麦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条锈病400万亩、叶锈病500万亩)。 4.小麦根腐病:淮北麦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5.小麦白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6.小麦蚜虫:沿淮淮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 7.麦蜘蛛: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800万亩。 8.吸浆虫:常发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9.粘虫: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10.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沿江中西部大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11.油菜霜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60万亩。 12.油菜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60万亩次。 (二)水稻病虫 1.稻瘟病、稻曲病:水稻感病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约为500万亩次、800万亩。 2.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200万亩。 3.稻飞虱: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次。 4.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 5.灰飞虱: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600万亩次。 6.二化螟:中等发生,沿江西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600万亩次。 7.大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8.稻蓟马:单季稻苗期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600万亩次。 9.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 (三)玉米病虫 1.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900万亩次。 2.棉铃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800万亩次。 3.桃蛀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次。 4.二点委夜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5.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6.粘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7.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 8.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 (四)棉花病虫 1.棉枯(黄)萎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 2.棉盲蝽: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 3.棉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 4.棉蚜: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 5.棉叶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6.烟粉虱: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亩次。 (五)东亚飞蝗 偏轻发生,淮北局部蝗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发生面积约98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小麦、油菜病虫 小麦、油菜播期整体较常年偏迟,据各地冬前调查,小麦纹枯病、麦蜘蛛、小麦蚜虫、油菜蚜虫发生数量大部分地区较近年同期减少。小麦纹枯病在萧县、临泉县、埇桥区适期播种麦田病株率分别为1.3%、4.2%、8.2%,淮北北部病株率一般0.1%-0.3%,其他大多数地区未查见。麦蜘蛛在萧县、凤阳县、长丰县每市尺行长螨量分别为28.3头、30.0头、65.0头,其他旱茬麦区零星发生。小麦蚜虫一般有蚜株率为0.2%-9.0%,百株蚜量为0.1头-35.0头,但沿江麦区的当涂县、无为县、义安区、含山县百株蚜量65.2头-386.7头。油菜蚜虫有蚜株率一般为4.2%-26.3%,百株蚜量一般为20头-136头,大部分地区较近3年同期减少11.4%-26.9%,但义安区、当涂县、怀宁县、宁国市等地发生数量稍高,百株蚜量为194.5头-285.0头。油菜菌核病虽未查见,但油菜主栽品种对菌核病抗性不强。 小麦条锈病在湖北省、河南省已见病叶,加之去年我省发生地域广,发生程度明显高于往年,今年我省仍面临加大发生风险。沿淮、淮北小麦主栽品种变化不大,多不抗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淮河以南麦区主栽品种扬麦、宁麦系列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弱。 2017年12月下旬小麦苗情监测结果,麦苗个体小,群体少,冬前生长量明显不足,一类苗较去年及常年显著减少,三类苗明显增加,小麦抗逆性弱。玉米-小麦轮作面积大,稻茬麦区小麦免耕、浅旋耕种植、秸秆全量还田等农事操作均有利于病菌积累。部分田块小麦播量大、偏施氮肥均有利于小麦多种病虫发生。油菜菌核病常年在中等以上程度发生,菌源广泛存在,偏重发生风险大。 省气象部门预测,2018年春季(3-5月)全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其中淮北部分地区偏少2成以上;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江北大部地区偏高1℃以上。气候条件总体不利淮北麦区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有利于淮北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害虫发生,对淮河以南小麦、油菜病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二)水稻病虫 1.病虫基数。据各地冬前调查,二化螟平均亩虫量金安区、泾县、潜山县、旌德县、宜秀区、黄山区、东至县、来安市、广德县、岳西县、定远县一般为3057头-11100头,比近3年均值高10%-322%,潜山等沿江西部高达万头以上,其他地区亩虫量一般在500头-5500头。灰飞虱平均亩虫量一般在50头-3600头,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分别减少6.2%-44.4%和12.9%-68.9%,较高地区巢湖市、肥西县平均亩虫量分别为29524头、11133头。大螟全省平均亩虫量175头,少数县(市、区)在320头-1883头。大部分地区比轻发生的去年和近3年均值高6.5%-317%和6.8%-368%, 2.种植品种。高产大穗型品种的推广面积大,有利于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取食为害。两系杂交稻、粳糯稻等感病品种种植比例大,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将有利穗期“两病”发生流行。 3.田间菌源。近年稻瘟病、稻曲病在中迟熟水稻感病品种上重发频率高,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广、发生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有利病害发生流行。 4.栽培管理。“四稻”混栽区,桥梁田多,有利害虫繁殖和辗转为害;高肥水管理等措施有利病虫发生。 5.气候因素。2018年1月份两次雨雪低温过程,对二化螟等害虫越冬有一定影响。 (三)玉米病虫 据各地冬前调查,玉米螟百株活虫数一般为10头-37头,平均25头,大部分地区较历年同期均值减少28%-76%。二点委夜蛾在萧县、谯城区、砀山县、灵璧县、埇桥区、太和县、泗县等地调查均未查见。玉米机收率高、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大,有利玉米弯孢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田间菌源量积累,不利于玉米螟等害虫存活。 2018年1月份两次雨雪低温过程,对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越冬存活有一定影响。受夏季台风影响,南方锈病菌源传入我省风险大,易造成玉米南方锈病发生蔓延。 (四)棉花病虫 Bt棉种植比例大,不利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各地冬前调查,棉铃虫亩蛹量低,宿松县、和县分别为13.3头、2.3头,东至县、太湖县、望江县、含山县、无为县均未查见。红铃虫百铃虫量太湖县、东至县、无为县分别为18.7头、15.6头、13.5头,其中太湖县、东至县较近3年均值增加2.9倍、3.7倍。多雨水天气将有利于棉盲蝽发生危害。棉花枯(黄)萎病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广泛,棉花主栽品种多不抗病,有利病害发生。 (五)东亚飞蝗 2017年秋季调查,秋残蝗平均密度为8.2头/亩,秋残蝗面积41.3万亩,接近于近年,残虫基数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来源:中国家庭农场网 |